臺南市落實法定學區制就近入學精神_規劃多元配套方案。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南市166校自由入學學校自114學年度起將走入歷史,臺南市教育局今(16)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學區制度,為符合國民教育法學區就近入學規定,並根本解決自由入學學校數過度氾濫、學校間互相搶學生、生源不穩定等問題,各校將依規定全面落實學區制,學生只要戶籍設於學區內就可就近入學,過渡期間也提供各項配套措施,例如家長工作地證明取代戶籍證明、兄姊已在該校就讀者弟妹皆不受影響,於學區內有居住事實,也可檢具證明文件申請入學,落實就近入學精神。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皆明確規定,學校依學區設置並分發學生入學,就近入學為國民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每校皆設有固定區域內入學的基本學區及兩校之間的共同學區,但南市在基本學區與共同學區外,另設自由入學,隨著自由入學校數增多,在少子女化趨勢下,校際之間為了維持原有規模,衍生出相互搶學生、生源不穩定,也導致許多非自由入學學校每年都要求改為自由入學的反常現象。因此,自114學年度起重新依據法令規定,讓各校回歸學區制就近入學精神,取消跨區就讀的自由入學制度,也同步規劃許多符合實際的配套措施,降低對學校與家長的影響。
教育局表示,全國各縣市皆依學區制規劃學區入學,而南市277校中竟然有175校,超過63%,屬於自由入學學校,自由入學不僅只是小校,甚至班級數3、40班以上學校也是自由入學學校,與就近入學精神背離,且「越區就學」導致部分學校教室空間不足,另部分學校資源未被充分利用,影響整體教育資源分配與教學品質。取消自由入學類型後,學校依學區範圍招生,既提供學區內學生完善教育品質,同時改善學校間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
教育局說明,為符合就近入學精神並減少政策調整對家長與學生可能造成的影響,設籍南市之學生得依父母工作地所屬學區學校就讀;調整前已就讀該校的學生未受影響,若兄姊已就讀該校,弟妹也不受影響,可繼續就讀該校,以方便家長接送。另於學區內無自有房屋且無法設籍者,也可以居住事實檢具相關證明文件申請入學。
里仁積極推動本土雜糧成果突出獲農糧署頒發農糧產品行銷貢獻卓著企業及團體獎盃
以全食利用概念的「里仁高纖優蛋白黑豆豆皮」選用支持原民部落的本土黑豆。(里仁公司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里仁媒體聯絡人羅聖萍表示,里仁社會企業積極推動本土農業的永續發展,採用多元雜糧作物開發產品,並整合農友、食品廠及消費者支持台灣農產,成效斐然。農業部農糧署於1月15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廳舉辦表揚活動,頒發「113年農糧產品行銷貢獻卓著企業及團體」獎項,由農糧署署長姚士源親自頒獎感謝里仁推動本土雜糧,尤其是有機、友善耕作的作物。
農業部次長胡忠一在致詞時特別提到:「現在台灣農糧產業面對到氣候變遷、國際貿易等挑戰,有賴企業一起開創本土農產品的多元應用,支持台灣農業的穩定發展!」里仁與食品廠合作,優先選用本土雜糧加工成食品。2024年推出的「紅豆紫米奶」採用了高雄美濃的友善耕種紅豆,深受消費者青睞,並有效幫助當地老農解決銷售的難題。「里仁高纖優蛋白黑豆豆皮」則選用支持原民部落的花蓮六星計畫本土黑豆,更採用創新製程,不同於傳統取豆皮的方式,完全沒有產生廢棄豆渣,以全食利用概念為產品加值。
里仁架上的產品多達65項,涵蓋了多元的雜糧種類,除了常見的紅豆、玉米、小麥,還有糯小米、紅藜、苦蕎等14種作物。其中「有機紅薏仁綠豆湯」喝起來濃淡適宜、甜而不膩,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本土雜糧產品。
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表示,里仁以共好共生的精神理念,長期支持友善農耕、生態環保、自然健康,並協助弱勢小農發展本土農產。同時,致力於推動「吃在地、吃當季」,努力拓展運用國產雜糧的每一個可能性。里仁自主利用通路資源,透過門市店員向消費者介紹本土雜糧的好處,並主動報導農友、拍攝推廣影片,再結合會員APP獎勵消費者點閱理念故事,持續鼓勵消費者在生活中支持本土有機、友善耕作的雜糧,守護在地的農糧產業。
臺南市寒假前夕黃偉哲市長暖心致信家長把握親子時光安全至上
偉哲市長致家長的一封信。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隨著113學年度上學期接近尾聲,臺南市長黃偉哲特別以一封公開信,向全市家長表達感謝與關懷,同時提醒寒假期間的安全與親子相處的重要性。信中回顧了臺南市教育的亮眼成果,並提出多項孩子安全守護措施,展現市府對教育及學生健康的重視。
黃偉哲市長在信中指出,過去半年臺南市在教育方面屢獲佳績,包括技職教育榮獲教育部「優等」獎、全國科展勇奪團體第三、「智慧魔鏡」生成式AI數位學習平台獲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數位學習及因材網雙獎等。這些成果不僅肯定市府的努力,也展現了臺南教育力的深厚基礎。
針對寒假期間的安全議題,市長特別呼籲家長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網路使用觀念,謹記「防詐騙三不三要」原則,並避免涉及私密照外流等違法情事。在交通安全方面,也提醒學童騎乘交通工具時需謹守交通規則,特別提醒微型電動二輪車需年滿14歲且掛牌才能上路,切勿載人。另外,假期間若從事戶外活動,應選擇安全場所並熟悉逃生路線;前往開放水域或泳池時,務必謹記防溺安全要點。市長也特別提醒,因應當前呼吸道傳染病及腸病毒疫情升溫,應保持個人衛生習慣,維持健康作息。
市長也特別提到,因應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將在台南舉辦,下學期將提前於2月5日開學,並於4月21日至24日全中運期間停課,市府已針對課程進行妥善調整規劃,以確保教學品質不受影響。
教育局進一步表示,親師攜手互助合作,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期盼透過家長的支持、學校與教育局的協助,讓孩子們能夠平安、快樂地成長茁壯,也祝賀各位家長「蛇宓隆發萬事興,闔家平安好運來」!
臺南市5地所主任輪調16日舉行聯合布達交接暨宣誓就職典禮
臺南市政府地政局於今(16)日下午3時在永華市政中心11樓訓練教室舉行鹽水、玉井、麻豆、歸仁及白河等5地政事務所主任聯合布達、交接暨宣誓就職典禮,由陳淑美局長主持。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此次地政事務所主任的調動源於白河地政事務所柯素秋主任於今日(1月16日)屆齡退休,陳局長致詞表示,柯素秋主任歷練豐富,不僅服務白河地政事務所,曾任麻豆地政事務所、本局地用科科長、區段徵收科專員、地籍科科長等職務,總服務年資長達42年,敬業精神深受同仁感念,為地政發展貢獻良多。本局經綜合考量地所主任退休、職期輪調及整體業務推動,將地政局與地政事務所主管進行局部職務調整。鹽水地政事務所主任高瑞豐與玉井地政事務所主任陳世平互相調任、麻豆地政事務所主任鄭炳源與歸仁地政事務所主任楊文松互相調任。白河地政事務所主任由本局地用科科長張書哲升任,張書哲歷練資訊地價科科長、地用科科長等職務合計8年以上,具豐富地政實務經驗,並以卓越表現榮獲中華民國第28屆地政貢獻獎,調任白河地政事務所主任職務,持續貢獻專業與服務。
有鑑於地政事務所管轄的業務包括土地、建物之測量、登記、地價查估、用地編定等,其成果乃國家推動公共建設之重要基礎,並與民眾財產權益關係甚鉅,藉此次人事之調動,陳局長特別期勉各地政事務所主任,應深入瞭解主管業務範圍,強化所屬地政事務所同仁工作職能,提升為民服務品質,也期許各地政事務所主任能帶領同仁一起為本市地政工作共同努力,提供市民更專業、便民的優質服務。
臺南德陽艦聯合經典電玩共推遇艦RO仙境傳說特展黃偉哲邀探索遇艦無限可能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RO仙境傳說玩家看過來!全國首座除役軍艦再利用為博物館的臺南知名景點「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今(114)年首度跨國與韓國格雷維蒂GRAVITY遊戲公司合作,取得《RO仙境傳說Online》正版IP授權,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推出德陽艦「遇艦仙境傳說」年度特展。臺南市政府今(16)日舉辦展前記者會,市長黃偉哲力邀玩家一起來臺南「遇艦仙境傳說」,共度美好春節假期。
市長黃偉哲表示,德陽艦是一艘具有歷史的軍艦,而RO仙境傳說在臺灣發行也有20餘年的歷史,今年適逢德陽軍艦下水服役80周年,本次與經典電玩《RO仙境傳說Online》合作推出精彩年度特展,以結合經典遊戲場景的方式,讓原本承載舊有軍事武器配備的德陽軍艦注入新活力,相信在新舊交織的火花作用下,一定能夠激盪出許多新穎思維,讓德陽艦成為2025年最吸睛的打卡點。
黃偉哲指出,此次透過特展呈現方式,將艦身與艙間搭建成主題情境區,經典還原出遊戲場景與角色,帶領登艦遊客化身成為遊戲裡的角色,引領大家踏上冒險旅程。期望所有參展民眾都能盡情享受融入遊戲世界,並以全新視角重新認識德陽軍艦,他也誠摯邀請大家把握這難得的機會,一起來享受沈浸式體驗,共同在臺南遇艦無限可能。
文化局表示,德陽艦原為美軍基靈級驅逐艦,1977年10月1日由美國移交我國海軍,在臺服役長達28年,總航行浬數297,856浬、航行時數29,154小時,服役期間經歷19任艦長,曾為國執行海峽偵巡、外島運補護航、護漁及各項演訓等多重任務,其在2005年4月1日正式除役,並於2009年1月22日由高雄左營軍港拖回安平港,來進行安置修復工程,現已成為全國首座除役軍艦再利用為博物館之景點。
此外,德陽艦園區於103年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晴天專業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由其出資於德陽園區廣場興建遊客服務中心,期望能讓參觀民眾得到更為全面的完善服務。
今日展前記者會貴賓雲集,市議員陳怡珍、盧崑福、李啟維也到場共襄盛舉。
臺南市警察局16人異動治安無假期盼共同打造安全大臺南幸福宜居城市
臺南市警察局16人異動治安無假期盼共同打造安全大臺南幸福宜居城市。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警察局近期發布主管調動,共有16人調任外縣市及臺南市副局長、主任秘書等職務,今(16)日上午於警察局4樓大禮堂舉行聯合交接典禮,由市長黃偉哲主持布達及宣誓儀式,市議員蔡育輝、李宗翰等到場觀禮,典禮莊嚴隆重。
市長黃偉哲於聯合交接典禮中,重申「市政做得更好,市民過得更好」的施政目標,期勉警察同仁持續檢肅非法、交通精準執法及落實警察風紀要求,並確實執行打擊詐欺等當前治安重點工作,達到「強化防詐意識、減少發生數、降低財損數」等目標,同時也期許新任分局長、大隊長能繼續帶領同仁做好治安、交通及為民服務工作。
黃偉哲強調,新的年度有新的氣象,但治安工作沒有假期,打造安全大臺南、幸福宜居城市,是市府的施政目標,亦是市民的共同期望,期許新上任的警察同仁能馬上進入狀況,並就治安工作的戰鬥位置。同時,臺南作為全臺最早的城市亦是觀光重點發展城市,每年都有相當多外地觀光客以及外籍觀光客前來,亦期許未來警察局善用警力、民力,在交通疏導的執法層面做得更好,讓用路人擁有更好的交通環境。
臺南市本次警察局異動人員名單如下:
1、外調(陞)人員4人:
(1)本局副局長鄭榮崑,調任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副局長。
(2) 本局督察長王森瑒,調任苗栗縣警察局長。
(3) 本局第六分局長林獻力,調任警政署警監督察。
(4) 本局第一分局長王子雄,調任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樹林分局長。
2、調(陞)任本局人員12人:
(1)本局主任秘書莊勝雄,調任本局副局長。
(2)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陳炯旭,調任本局副局長。
(3)警政署高雄港務警察總隊長洪頂力,調任本局主任秘書。
(4)澎湖縣警察局長李名昌,調任本局督察長。
(5)本局麻豆分局長章振國,調任本局第一分局長。
(6)本局玉井分局長陳添新,調任本局麻豆分局長。
(7)本局保安警察大隊長劉柏陞,調任本局玉井分局長。
(8)本局佳里分局長劉全福,調任本局第六分局長。
(9)本局歸仁分局長施衣峯,調任本局佳里分局長。
(10)本局學甲分局長廖水池,調任本局歸仁分局長。
(11)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偵查第六大隊長巫建德,調任本局學甲分局長。
(12)本局防治科長黃宗仁,調任本局保安警察大隊長。
慈心基金會與大米缸協會共同啟動綠保米缸計畫
慈心基金會與大米缸協會共同啟動「綠保米缸」計畫。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媒體聯絡人陳雅雯表示,,2025年起,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臺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共同發起「綠保米缸計畫」,大眾只要用一包米,就能達成關懷社會弱勢、支持有機農業、環境永續等至少三個目標的善糧公益行動。邀請民眾在歲末新春之際,用小金額,聚大善行,集眾人之力注滿綠保米缸,讓社福團體能保有新鮮、穩定的米糧,透過飲食,弱勢族群也能成為守護環境的重要夥伴。(延伸閱讀:「綠保米缸」用一包米,讓更多人可以好好吃飯!)
慈心基金會透由綠色保育標章,15年來攜手臺灣各地農友以保護大地、友善田間動植物的農耕方式,用細心、耐心、愛心栽種出與大自然共存共融的農產品。2025年起,慈心基金會與大米缸共同啟動「綠保米缸計畫」,與綠保稻農合作,透過個人或企業可以直接認捐選購,定期定量從農場直送至全台的微型社福機構。大米缸協會的運作機制,可以讓社福機構不用擔心缺糧,或因過度囤糧而導致米糧發霉,透由綠保米缸的調節,讓社會弱勢家庭、長輩、兒少、身心障礙等社會弱勢族群,能好好吃飯、吃到新鮮友善環境的白米飯。
在「綠保米缸計畫」活動專頁中,除了有綠色保育標章的介紹,同時也羅列參與合作的綠保農友,以及他們田間農務、與動物互動的暖心故事。認捐一包綠保米,不但幫助了社福團體所關懷的弱勢家戶,也是支持了綠色保育的稻米小農,同時也間接鼓勵農友繼續好好照顧在田間生活的小動物們,更重要的,讓弱勢族群也能透過吃飯成為支持綠色保育的重要關鍵。歡迎大眾及企業共同響應,一起串連「糧」善行動力,讓更多弱勢族群獲得溫暖,也讓臺灣的土地更友善。
臺南市捕蜂捉蛇專線服務最便利全年無休專業安全有保障
臺南市捕蜂抓蛇業務自110年開始捕蜂捉蛇單一廠商專責處理,全年無休,為民服務更便利。為宣導捕蜂捉蛇為民服務業務,及蜂蛇保育觀念,今(1月15日)上午10時市府農業局偕同義消與承攬廠商-睦昂工業企業有限公司特於本府民治市政中心世紀大樓3樓共同召開「捕蜂捉蛇有專線,服務最便利;全年無休有專業,安全有保障」記者會,藉此宣導本府捕蜂捉蛇為民服務政策及解說蜂蛇習性認知,避免人與蜂蛇衝突。
農業代理局長陳仲杰說,歷年來捕蜂捉蛇通報案件,111年捕蜂數量4,432巢、捉蛇6,347隻,112年捕蜂數量5,369巢、捉蛇5,856隻,113年捕蜂數量捕蜂4,960巢、5,963尾。每年捕蜂近5,000巢、捉蛇近6,200尾。合計捕蜂捉蛇案件數約1萬1,200件。自110年開始捕蜂捉蛇單一廠商專責處理,114年度由近70位義消組成專業服務團隊,民眾生命有保障。民眾遇到蜂蛇問題可撥打1999為民服務專線、廠商通報專線(0965-565-980)、農業局免付費電話(0800-241314)等多重通報管道,為民服務更便利。
農業局說,臺南市捕蜂捉蛇為民服務全年無休不打烊,捕蜂為民服務時間為每日上午6時至深夜24時,摘除的原則,若蜂巢位於校園、公共空間或已有民眾遭受蜂螫時,立即完成摘除;若是虎頭蜂但無上述原因,廠商必須向民眾說明虎頭蜂習性,於下午17時後進行摘除;若非虎頭蜂,且蜂巢非位於校園、公共空間,也沒有民眾遭受蜂螫,則於接獲通報起24小時內完成摘除。捉蛇服務則是全天候不打烊。
農業局補充說明,本次記者會邀請義消專家解說蜂蛇習性,係為宣導民眾「爬山遇到虎頭蜂怎麼辦?」、「如何分辨毒蛇?」等議題。農業局說,113年捕蜂案件以虎頭蜂為最多,約佔67%,捉蛇案件種類則以臭青公為最多,眼鏡蛇次之(22%),民眾遭受毒蜂、毒蛇之危脅高。捕蜂通報案件以安南區、仁德區、新市區為高,捉蛇案以新化區、仁德區及安南區等區域為最多,顯示蜂蛇棲息環境已有都市化之趨勢。農業局呼籲民眾未了解蜂蛇習性,切勿「招蜂弄蛇」,以免遭受蜂螫蛇咬。專家說,警戒巡邏蜂的範圍離蜂巢約50~100公尺,民眾登山時應避免使用氣味強烈的香水或穿著深色衣服,遇到蜂襲時應保持冷靜,勿拍打蜂群,以免沾染巡邏蜂之費洛蒙,吸引更多虎頭蜂聚集;遇到蛇時也不要好奇耍弄,三角頭形並非蛇隻是否有毒的特徵,例如大頭蛇容易被誤認為劇毒之龜殼花,雨傘節頭非三角卻是毒蛇,容易與無毒梅花蛇混淆。民眾在戶外或登山時應格外注意安全,避免招蜂弄蛇。
農業局表示,每年夏秋交替之際,為蜂蛇通報案件旺季,提醒民眾,蜂蛇仍具危險性,即使熟悉蜂蛇習性,亦不可貿然移除,以免遭受叮咬,應注意居家環境整潔,以免蛇鼠聚集,深山旅遊應穿著防護裝備,時時提高警覺,避免蜂蛇襲擾,多一些防護,少一些傷害。農業局提醒民眾如遇蜂蛇襲擾,切勿恐慌,馬上撥打捕蜂捉蛇服務專線(廠商專線0965-565-980、市民服務熱線1999、農業局免付費專線0800
2025小果番茄達人出爐土庫鎮許智評為雲林縣奪下首座冠軍
2025小果番茄達人出爐土庫鎮許智評為雲林縣奪下首座冠軍。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提升臺灣小果番茄產業競爭力,激勵果農重視健康管理的生產理念,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辦理「2025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競賽」,活動經由5位產官學專家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最終由許智評農友以平均糖度11.0°Brix、平均單果重7.4公克,總分94.5分的佳績,摘下本屆競賽冠軍。
臺南場場長陳昱初表示,本屆競賽為臺灣第十四屆全國性小果番茄競賽,共有77組參賽者同台競技,其中嘉義縣參賽人數最多(55組),雲林縣7組、臺南市1組,以及其他縣市(彰化縣、南投縣)計14組。儘管113年秋季氣候高溫、颱風多發,加上病毒病威脅嚴峻,仍有許多優秀果農克服挑戰,生產出甜美可口的小果番茄。本次所有參賽果品平均糖度皆在9.5°Brix以上,維持一定的水準。
本屆競賽邀請臺灣大學吳俊達副教授、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王毓華場長、農糧署傅立忠簡任技正、福和生鮮公司鄭順隆專員,以及盺田青果運銷合作社陳郁蓁理事主席擔任評審。參賽果品必須同時具備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有機農產品標章或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等認證,並通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全身健康檢查」-農藥殘留檢測,才能進入後續評鑑。
決賽結果冠軍由果農許智評脫穎而出;亞軍得主分別為果農江曉琪、徐立晨;季軍則由周嘉鴻、蘇錦坤、賴韋成三位果農獲得,另還有10名佳作得主。臺南場特別公布得獎名單,以鼓勵這些小果番茄栽培達人,表揚其優異栽培技術。為方便消費者採買,該場也商請得獎者提供訂購專線,讓民眾能直接預訂品嘗安全又好吃的小果番茄。
畜產試驗所年度成果耀眼登場
畜試所長黃振芳點廢成金讓鄰避變共融團隊等人榮獲第7屆政府服務獎合影。(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於昨15日辦理年終記者會,展現113年研究成果及各項得獎榮譽,會中以機關重要獲獎為題,內容包含畜試所點廢成金,讓鄰避變共融」專案團隊榮獲為民服務的最高獎章「第7屆政府服務獎」以及北區分所團隊「畜牧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榮獲「2024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獎」,展現了畜試所在社會貢獻與永續上的深耕成果,此外畜試所113年度於農業部所屬試驗機構績效評核獲得第二名及研發成果優良管理單位獎,山羊主題館獲得年度推薦主題館網站。畜試所黃振芳所長表示,本所研究人員在各領域的優秀表現,受各界肯定,於團體及研究人員獲獎總共達12個獎項之多,並有2項實驗動物場域通過國際認證續評,技術移轉授權41件,授權金為625萬元。新品種方面,與民間業者攜手參與式育種,通過源興牛及平埔黑豬新品種命名。畜牧青農輔導部分,113年度計有3位畜牧農友榮獲十大神農、2位榮獲全國模範農民。
記者會由林正斌組長分享畜試所「『點廢成金』,讓鄰避變共融」專案團隊榮獲「第7屆政府服務獎」,本獎項包含了『數位創新加值』及『社會創新共融』二類組。畜試所一路由農業部初審評比,以「特優」之姿代表農業部參加國家發展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性評比,再從全國100餘組報名,只有28組入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社會創新共融組」17個獲獎團隊中的一員,也是全國唯一研究單位及農業部所屬唯一的獲獎單位。畜試所獲獎成果包含多年的推廣、示範及觀摩等創新服務,106~112年底共計有3,522畜牧場通過資源化利用審查,佔全臺畜牧廢水總量七分之一,讓黃金變綠金;將雞糞造粒加值利用,以臺灣每年生產100萬噸生雞糞估算,造粒加值後可增加3億餘元產值,並能減輕雞糞臭味逸散,化腐朽為神奇;致力農副產物芻料化之示範及推廣,112年國外乾草外匯支出較111年減少約新臺幣2.3億元,提升國產芻料自給率達4 %,剩餘變豐腴。此次榮獲政府服務的「奧斯卡獎」,代表的是本所研究成果推廣深受政府及社會的肯定,畜牧業不再是個「鄰避」設施,而是能與社會創新共融的優質產業。
?柏安主任介紹北區分所團隊以「畜牧氣候變遷調適行動」,在300多家參賽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2024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獎」。北區分所研究團隊針對氣候變遷影響,運用天氣預測模型與大數據分析,評估乳牛在未來氣候情境下的泌乳量損失,並結合GIS技術視覺化呈現,全方位提升畜牧調適能力。透過技術移轉與產業輔導,顯著提高畜牧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與損失,成果深獲肯定,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合作,為永續發展與產業競爭力做出更多貢獻。